伊朗那边,话说的挺硬气。
他们的外交部发言人,叫卡纳尼的,去年底就公开讲了:中国在伊朗的经济布局,请放心,绝对“不会有失”。
啥意思?直白点说,就是中国投的钱、搞的项目,他们给“罩着”,保证不出大篓子。
不光拍胸脯保证安全,还特别热情地招呼:中国的老板们,回来做生意吧!
这话说得挺直白,背后其实有根子。
这承诺可不是空穴来风,得从2016年续签的那份“一带一路”备忘录说起。
算算账,到2024年,中国在伊朗真金白银砸了超过120亿美元(中国商务部年度报告数据)。
砸哪儿了呢?炼油厂升级改造是个大头,还有像德黑兰到马什哈德那条铁路的翻新大工程,中国机械工程总公司就在那儿干着呢。
为啥伊朗这么热心?说白了,人家看中的是“一带一路”带来的真金白银和基建升级,咱的布局对他们胃口。
光嘴上说“欢迎欢迎”可不够。
人家伊朗动作挺快。
内政部今年(2025)就出了新规,中国投资者走签证流程快多了,门槛低了,方便大家落地生根。
想玩能源?工矿贸易部发话:油气开采欢迎一起搞合资,以前撤走的公司,现在大门敞开!数据能说明问题,联合国贸发会议(UNCTAD)去年(2024)的报告就点出,中国企业在伊朗的“回流率”比2023年涨了15%,看来政策真起了作用。
卡纳尼那句“欢迎回归”,就是冲着修复之前可能因外力断掉的生意链。
企业不是傻子,没点安全感谁敢投?伊朗人的保证,很大一部分就是围绕降低“安全感”这个痛点。
怎么降风险?伊朗外交部提过,他们有措施保护中国企业资产安全,还有贸易便利化协议能帮忙分摊点市场不确定性。
说白了,就是想给中国老板们一个“定心丸”。
商务部今年一季度(2025)的数据挺亮眼:中国在伊朗新签的投资协议量猛增了20%,好势头是实在的。
具体到项目上,南帕尔斯那片大油气田的合作开发已经重新转起来了;巴基斯坦边上那个战略港口——恰巴哈尔港的建设,进度也明显提上去了,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回应伊朗的承诺(中东经济观察组织2024年档案、中国项目动态)。
去德黑兰商业论坛上看看,今年中国企业签约的新项目也不少,比如搞太阳能电站的。
伊朗当地工商协会也反馈,这些回流企业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本地就业。
伊朗人有时候也挺让人挠头。
他们内部一直有股子声音,觉得不能光指着中俄,得留点后路,万一哪天能和西方缓和呢? 2023年那会儿,他们外长甚至公开提过要“减少对中俄的依赖”,想探探西方的口风。
结果呢?没几天,伊朗外交部自己又出来往回找补,大骂美国“根本不值得信任”,还把美国支持以色列的老账翻出来算。
这种反复,说到底还是伊朗被西方制裁逼急了,想喘口气。
制裁这玩意儿是真狠啊,把他们经济搞得够呛,GDP比制裁前缩水快一半,通胀飙到30%以上,老百姓日子不好过。
他们想找点新出路,但又发现西方那关不好过——美国开出的条件,比如放弃核计划、别支持武装组织、别跟以色列死磕,样样都踩在伊朗的“红线”上。
所以你看,伊朗这“东西摇摆”,最后还得靠回来。
咱也不是光指着伊朗一棵树。
沙特、阿联酋这些大户,咱也在加大合作,特别是在新能源这块,搞绿氢、光伏项目,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但对伊朗的石油,咱也没撒手,该买还买,而且路子更野了——人民币结算!2025年第一季度,中伊之间83%的原油交易直接走人民币,日均200万桶,规模杠杠的。
这招“人民币+铁路”双保险,效果很明显,美国那套制裁,越来越像打在棉花上。
中伊铁路一通,石油从伊朗运到中国新疆,时间从一个月咔嚓砍到半个月,而且80%的油都改走这条陆路了,完美绕开美国人盯得死死的海上航线。
说白了,这就是在美元霸权体系上硬生生撕开个口子。
伊朗的保证和欢迎,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一根救命稻草。
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,急需外面的钱和技术进来活血。
中国有资金、有技术、有市场,对他们来说就是及时雨。
所以,与其说这保证是单方面给中国吃定心丸,不如说是两国在艰难环境下互相需要、互相借力的一种现实选择。
中国需要伊朗的油和关键的地缘位置,伊朗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来稳住国内经济盘子。
伊朗拍胸脯的保证,加上真金白银的具体行动(政策优惠),确实是在给咱们的企业在那边做生意加装“稳定器”。
中国在伊朗的经济大旗立得更稳了。
数据显示企业回去的热情在涨,不少项目也重新跑起来。
这对于咱的国家利益和企业的海外拓展,肯定是好事。
不过呢,国际买卖嘛,风险从来不会消失。
我们在为深化合作高兴的同时,也得睁大眼睛、竖起耳朵——持续盯紧伊朗那边承诺的执行力度,帮企业把好法规合规的关口,考虑点风险对冲的策略。
这样才能把双赢的潜力真正挖掘出来,让合作之树长青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启泰网配资-炒股配资开户技巧-股票网上配资平-上海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