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处理感染性伤口与普通伤口时,虽然都需使用清创缝合换药包,但由于伤口性质不同,其使用步骤存在明显区别。感染性伤口往往伴随细菌大量繁殖、组织坏死等情况,处理时更强调控制感染;而普通伤口相对清洁,主要目标是促进愈合,二者的具体操作步骤差异如下:
感染性伤口处理步骤
第一步:评估与准备
在使用清创缝合换药包前,医护人员需仔细评估感染性伤口的严重程度,包括观察伤口的大小、深度、渗出物性状、有无异味以及周围皮肤红肿情况等。准备工作尤为关键,除常规打开换药包外,还需额外准备更强效的消毒剂(如双氧水、氯己定溶液),以及根据感染情况可能用到的抗生素溶液。同时,穿戴好防护装备,如一次性帽子、口罩、防护面罩和双层手套,防止感染物飞溅引发交叉感染。
第二步:清创
用镊子从清创缝合换药包中夹取蘸取双氧水的棉球或纱布,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。双氧水产生的气泡能有效松动和清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、脓性分泌物及细菌生物膜。冲洗后,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残留的双氧水,避免其对健康组织产生刺激。接着,使用换药包中的组织剪,小心修剪掉已经失去活性、发黑或腐烂的组织,尽量保证伤口边缘整齐。清创过程中,若伤口较深,可能需要使用探针探查窦道或潜行腔隙,确保清创彻底。
展开剩余65%第三步:消毒
清创完成后,更换镊子,从换药包中取出碘伏棉球,以伤口为中心,由内向外螺旋式进行消毒,消毒范围要明显大于伤口周围 10 - 15cm,至少消毒三遍。对于感染严重的部位,可选用氯己定溶液进行二次消毒,进一步杀灭残留细菌。
第四步:引流与包扎
若伤口存在较多渗液或脓肿,需在清创后放置引流条,引流条可选用换药包中的凡士林纱布或专用的引流材料,将其轻轻置入伤口深部,确保渗出物能顺利排出。最后,覆盖多层无菌纱布,用绷带适度加压包扎,既能固定引流条,又可防止外界细菌侵入。
第五步:后续处理
由于感染性伤口的特殊性,通常需要频繁换药,一般每天或隔天一次,密切观察伤口变化。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,可能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,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。
普通伤口处理步骤
第一步:评估与准备
医护人员先对普通伤口进行初步评估,查看伤口是否清洁、有无异物残留、损伤程度如何等。准备清创缝合换药包时,常规检查器械和用品的完整性与无菌状态,穿戴好普通的一次性手套、帽子和口罩即可。
第二步:清洁伤口
用镊子夹取换药包中的生理盐水棉球或纱布,轻柔地擦拭伤口及其周围皮肤,去除伤口表面的灰尘、血迹等杂质。擦拭方向应从伤口中心向外侧进行,避免将外界污染物带入伤口内。若伤口内有较小的异物,可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,将其冲出。
第三步:消毒
使用碘伏棉球以伤口为中心,由内向外消毒 2 - 3 遍,消毒范围一般超过伤口边缘 5 - 8cm 即可。相较于感染性伤口,普通伤口的消毒范围和强度可适当降低。
第四步:缝合与包扎(视情况而定)
如果伤口较深或裂开较大,需要进行缝合操作。从换药包中选取合适的缝合针和缝合线,借助持针器进行缝合,确保伤口对合整齐。缝合完成后,用生理盐水棉球再次清洁伤口表面,去除残留的组织碎屑和血迹,然后覆盖无菌纱布,用胶布或绷带固定。若伤口较浅,无需缝合,直接包扎即可。
第五步:后续处理
普通伤口换药频率相对较低,一般根据伤口愈合情况,2 - 3 天换药一次。观察伤口有无红肿、渗液等异常现象,正常情况下,伤口会逐渐愈合结痂。
发布于:江苏省启泰网配资-炒股配资开户技巧-股票网上配资平-上海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