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三号那天,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的溪园书屋突然生病去世了。过了七天,四阿哥胤禛拿出康熙皇帝的遗书,宣布自己当上了皇帝。说到雍正怎么当上皇帝的,现在历史学者们主要有三种看法:一种是说他抢来的皇位,一种是说他按照规矩合法继承了皇位,还有一种是说他自己争取来的皇位。
根据现存的清朝官府资料,雍正皇帝能当上皇帝,主要靠的是隆科多当时口头传达的皇帝遗命,其他能证明这事的东西都没了。本来就挺让人摸不清头脑的,再加上雍正为了表明自己没做错事而写的《大义觉迷录》,让这个历史事件变得更加神秘了。
大家都知道,康熙帝的遗嘱写了满文、汉文和蒙文三种文字。汉文版里说的是,四皇子雍亲王胤禛,为人很好,很像康熙帝自己,肯定能继承皇位,所以由他来接替康熙帝当皇帝。不过,现在找到的两份满文遗嘱里,都没提到四皇子胤禛继位的重要事情。
要是我乐意去的话……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……他这个人……身份尊贵……就会提及让我坐下的事情……这道命令……就交给内阁去办了。(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)
很显然,这两份满文遗诏里,关于皇四子胤禛的部分信息都不完整,而且偏偏缺的就是能显示他继位合法的那些重要内容。这足以表明,满文遗诏里根本找不到支持雍正合法继位的证据。
另外,有个叫马国贤的西方传教士在他的日记里头说了,康熙皇帝在去世前,用满文写过一份遗嘱。
我终于弄清楚,皇上对那些医生已经不抱任何指望,他决定把国家大事交给自己的四儿子。接着,他拿出早就写好并藏在小抽屉里的遗书,吩咐大家按遗书办事。他去世后,遗书被打开,里面确实写着让四儿子继位,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。(《马国贤日记》里的说法)
按照传教士马国贤的说法,康熙皇帝生前就已经写好了满文的遗嘱,那隆科多为啥在雍正当上皇帝的时候,要先口头告诉各位皇子遗嘱内容,等过了三天,才把那份满文遗嘱拿出来给大家看呢?
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,几位皇子一块儿上奏说:他们仔细看了尚书隆科多写的那份遗诏。皇上下了旨意:行,这事儿就交给内务府和翰林院,让他们一起重新起草。(《皇上说的事儿》)
看来,康熙皇帝去世的那天,雍正和隆科多手里没有那份满文的遗嘱,或者真正的满文遗嘱上根本没写让皇四子胤禛继位的话。于是隆科多急忙想了个办法,先编造说康熙有口头遗嘱,然后再按照雍正的意思,自己写了份《满文康熙遗嘱》来补上。还有啊,康熙皇帝的汉文遗嘱也早就被人发现不是他自己写的。所以,从这些文字遗嘱上看,雍正继位的合法性根本没法证明。
二、跟八个人当面说的指示里有很大的思维破绽。
根据雍正时期编写的《清世祖实录》记录,我们可以了解到康熙皇帝去世时的具体情况:
今天早上三点到五点(寅时),皇帝把三皇子诚亲王允祉、七皇子淳郡王允祐、八皇子贝勒允禩、九皇子贝子允禟、十皇子敦郡王允?、十二皇子贝子允裪、十三皇子允祥,还有理藩院尚书隆科多,都叫到了床边。皇帝说:“老四胤禛为人稳重,跟我特别像,肯定能继承皇位。我决定让他接我位子,当新皇帝。”胤禛一听,赶紧赶了过来。上午九点到十一点(巳时),他快步走进寝宫,皇帝跟他说自己病得越来越重了。这天,胤禛进来问了三次安。晚上七点到九点(戌时),皇帝在寝宫驾崩了。
康熙去世的那天,雍正被安排到京城郊外的天坛去祭神。与此同时,康熙把除了雍正以外的其他七位皇子,还有隆科多叫到一起,宣读了立太子的遗书。等雍正接到康熙的命令匆匆回到畅春园,虽然他已经是皇帝接班人,但他连着三次进去探望康熙,康熙却一点关于继位的事情都没和他说,只是告诉他自己病情越来越重了。
当康熙皇帝快要不行的时候,他居然没跟皇位继承人胤禛说过一句关于治理国家的话,这真的很不合常理。再说,八爷党的人因为跟雍正不对付,不提皇位继承的事还算说得过去。可十三阿哥胤祥为啥也一声不吭呢?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事儿对雍正即位有多重要吧?
这是因为康熙身边整天就只有隆科多一个人在伺候。雍正时期的《上谕内阁》里面有记录这件事。
前年十一月十三那天,父皇悄悄下了道命令,我压根儿没察觉到。要是我当时知道了,肯定会有别的打算。直到父皇驾崩以后,隆科多才把这事儿告诉我。
乾隆儿子说,康熙皇帝去世那天,是隆科多亲手接的康熙的遗书。
皇上病重时,把皇位传给了先皇,那时候,是内大臣隆科多负责安排后事的。(《乾隆日常生活记录》)
这只能证明,康熙皇帝去世那天,只有隆科多一个人陪在他身边,八个人当面传达遗诏的说法根本不存在。而且,想想当时政治斗争有多激烈,雍正要是真的清白,为啥不一开始就用八个人当面传遗诏这事儿来证明,非要等到八皇子胤禩这些对手都没了,才在《大义觉迷录》里提起来呢?还不是因为怕当时就被大家戳穿。
从西方传教士高尚德那儿听说,雍正讲述的自己登基的过程有好多地方都说不通。
快咽气前三四个小时,他把四皇子叫到跟前,指定他来接自己的班。这样,那两个被关了好些年的老儿子就被晾在了一边。还有那个一直能在宫里随便晃悠的三皇子,也被他给忽略了。(根据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资料)
之前说过,雍正是在康熙去世后才知道自己成了皇帝,那现在怎么又讲康熙临终前指定他继位呢?这只能说明雍正前后的说法对不上,继位的事情没想好怎么说,所以才留下了这么多让人疑惑的地方。
疑点三:那个被大家遗忘的历史人物,赵昌
雍正当上皇帝后,做法跟以前大不一样,他赶紧让隆科多把京城的九个主要路口都给封住了,不让那些王公大臣们随便进出,铁了心要把那些反对他的人都牢牢管住。
皇上驾崩后,太监们还是把龙辇抬回了皇宫。隆科多先护送皇四子雍亲王回京哭丧,自己守在宫门口。没有他的命令,其他王爷都不能进去。到了第二天的庚子日,京城九个大门都还没开呢。(《永宪录》记载)
雍正实施内部封闭措施后,还悄悄派了自己信得过的人,把十四阿哥胤禵的军权给拿掉了,并且把胤禵手里跟康熙有关的报告、命令什么的,全部都给收了回来。
把所有胤禵的奏折和皇上用红笔批的旨意都收起来,封好送到北京。别心软拖拉,也别让胤禵私藏任何一份。
其实,为了让皇位更稳固,拿掉胤禵的军权还算说得过去。但要是连他手里的信件、圣旨都给没收了,那不就成了故意找茬嘛?
可能,康熙和胤禵在写信聊天时,有过想让胤禵当皇帝的意思,就像是说等你打了胜仗,就把太子的位置给你这样。也因此,雍正心里特别防着这事儿。
更关键的是,雍正不光封锁了京城,还拿走了胤禵的兵权和书信,之后,他还把康熙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赵昌给抓了起来。这个事儿好多人都没注意到,但西方传教士戴进贤却在给他神父的信里提到了。
自大丧之后,一连串糟心事接踵而至。头一桩就是赵昌这个老臣遭殃了,他以前是先皇的左膀右臂。没想到新皇上一生气,直接就把赵昌给抓了起来,脖子上套着链子,关在了城东的一个城门边上。(《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:中国回忆录》里的故事)
小编翻了翻清朝留下来的官方资料,了解了赵昌这一辈子。赵昌长时间跟在康熙皇帝身边,负责传达皇帝的话,还有管理养心殿的人手,简直就是康熙身边的头号管家。
有个疑问,赵昌不是负责宣读圣旨的人吗,怎么康熙去世的那天,是步兵统领隆科多来接手这事了呢?说不定看看雍正和年羹尧的信件,就能找到其中的原因。
隆科多这家伙,朕和你们之前都没看透他,实在是大错特错了。他其实是朕的大功臣,国家的栋梁,真的是当今数一数二、出类拔萃的稀有能臣啊。
隆科多在康熙那时候是管步兵的头儿,负责保护京城的安全。虽然他给京城的治安帮了大忙,但要说他是“朕的大功臣、国家的栋梁”,那可真夸张了点。说不定啊,在宣读皇帝命令这件事上,雍正、隆科多和赵昌三个人私下里有小九九,这也就是为啥后来雍正要把隆科多和赵昌给收拾了的原因。
文章里讲到的三个让人起疑的地方,都好像在说雍正当皇帝不那么名正言顺。不过,这只是个别人的看法,而且并不影响大家认为雍正是个有本事的好皇帝。
雍正当上皇帝后,他不仅解决了康熙时期留下的一些问题,还大力推行了像摊丁入亩、火耗归公、改土归流这样的新政策。这些政策对整顿官员作风、提高百姓生活有很大帮助。雍正的统治在康雍乾三代皇帝中起到了连接前后的作用,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。
启泰网配资-炒股配资开户技巧-股票网上配资平-上海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